首页

小刚流浪记北京公主free

时间:2025-05-22 19:49:01 作者:两部门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 支持陕西、河南等省做好受旱困难群众基本饮水保障工作 浏览量:14898

  5条华侨历史文化游径发布

  广州通过专项普查初步建立起华侨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英雄花开英雄城,华侨文化永传承。昨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我和祖国有个约会·致敬侨界先驱故事分享会暨青少年美术创作比赛(越秀片区)启动仪式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

  据介绍,活动由广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市侨联指导,越秀区委统战部(区侨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侨联、广州华侨博物馆共同主办。广州市各单位、侨校及侨界人士代表等100余人,现场聆听侨界先驱们不懈奋斗的光辉事迹,共同见证华侨精神的赓续传承,激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奋斗追求。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通讯员穗同宣

  讲好侨故事

  让华侨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万家

  “‘庚子赔款’是耻辱,梁诚先生追回庚款兴学则是民族自强的开端。”椰鲁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诚者栋梁”团队创始人、清华学子黄平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晚清杰出的爱国外交官梁诚与清华大学的故事。

  梁诚出生于今天的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为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1903年,梁诚出任驻美公使。他得知美国超索庚子赔款后,极力斡旋,历经数年力劝美国减收赔款,终获成功。

  黄平表示,他关注到有关部门已经将梁诚的人物故事纳入电视剧拍摄计划,这将更好地传播梁诚赤子丹心的家国情怀,进一步弘扬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

  同样动人的,还有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杨匏安的故事。中共三大纪念馆讲解员任心羽介绍,杨匏安是旅日华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回国后在广州积极投入反帝爱国斗争,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1931年7月25日,杨匏安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入狱。在狱中,杨匏安给亲人写下遗书,告诉家人他准备用生命诠释信仰,叮嘱孩子们继承他的遗志。

  分享会现场,广州市侨办、越秀区委统战部还分别为广州市“侨课进侨校”宣讲员和越秀区首批“侨说广州”百姓宣讲员颁发了聘书。宣讲员们表示,将认真讲好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感人故事,致力于传承侨界红色基因,用有声有色的宣讲推动华侨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万家。

  发布5条华侨历史文化游径

  擦亮侨乡都市品牌

  爱群大厦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卓平集华侨资本投资兴建,曾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占据“广州第一高楼”的名号;永安堂原是新加坡著名侨领、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爱国商人胡文虎于上世纪30年代建成,是广州第一座华侨药业大楼,现作为越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使用……活动现场,越秀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越秀区华侨历史建筑及人文景观,并发布5条“侨见广州”华侨历史文化游径(越秀版)。

  广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侨乡都市,具有非常深厚的华侨文化。据介绍,广州近年来开展了全市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专项普查,梳理涉侨文物史迹、古村镇、历史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多项,初步建立起广州华侨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此外,广州还深入推进涉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累计建成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4家、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建设单位4家、省“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2家、华文教育基地8家、中华文化传承基地13家,数量走在全省前列。

  活动现场,青少年美术创作比赛(越秀片区)启动仪式一并举行。该比赛围绕“英雄花开英雄城”“英雄木棉花”“英雄广州城”“缅怀侨界先驱”“追思华侨英雄”“长堤华侨建筑”等为创作主题,向广大中小学生征集书法、绘画、手工艺作品。比赛于3月下旬至5月中旬征集线上投稿,5月下旬进行作品评选并公布优秀作品,6月举行优秀作品展示。(广州日报)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天津市减灾委出台办法 进一步规范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

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侯国伟表示,《方案》强调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创新全链条全要素逐个击破,补齐短板弱项。

(新春走基层)福州:萌娃舞龙提灯闹元宵

“国宝”中华秋沙鸭“做客”安徽祁门

然而,在熟悉这名老兵的夏指导员看来,徐义坤不是一匹突然杀出的“黑马”:“他连走路都在琢磨专业。十年磨一剑,这是最好的证明。”

暴雨+强对流双预警!涉十余省份,局地大暴雨+雷暴大风

二、注重出游安全。驾乘机动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时,全程系好安全带。乘坐观光游船时,按规定穿着救生衣,拒绝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自驾游要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聚力优势产业 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打下深厚的基础,积极回应专业焦虑背后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布了本科生转专业“新政”,进一步放宽了专业选择的相关限制,比如允许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转出“零门槛”且可转多次等。这些充满弹性的调整将有助于打破专业间的壁垒,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容错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实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机会。如何进一步畅通专业间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通识教育,等等,显然,等待我们破解的难题,还有很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